有妈咪提到,自己的孩子很会说:「对不起!」每次犯了错不但超快主动道歉,还会笑嘻嘻、开开心心的一直说;看起来似乎是很懂事、反应很快的孩子,但妈咪心中满是疑问,孩子真的了解表达「对不起」的意义吗?是在发自内心的道歉吗?

观察孩子发展:是否对事情前因后果已有掌握能力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儿童发展评估疗育中心临床心理师汤素琴表示,知道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并诚心道歉,是大家视为有礼貌的好行为,但孩子是否真的理解并且有能力判断当下的情境,则是这行为是否有意义的关键考量。因为每个孩子的认知成熟度不尽相同,家长可以做的是日常生活中先观察孩子是否已经真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有理解能力,因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或自己做了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加上判断这结果是不对的或不好的,再说对不起才比较有意义。

孩子发展大不同,有些近3岁已能了解因果关係

那么,孩子到了多大会开始拥有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的能力呢?汤素琴心理师说,一般说来,不建议家长将孩子的年龄当作是观察孩子发展能力的唯一指标,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速度可能不同,有些认知语言发展较快的孩子,大约快3岁就能够对很多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对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充满好奇心,整天追着家长问:「为什么?为什么?」但有些孩子可能3岁之后才渐渐开始发展。

若经由家长的观察,孩子对于事情的前后因果理解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尚无法判断行为不当的原因,那么孩子出现似乎只是习惯将「对不起」三个字常挂在嘴边,而无法进一步反省的现象,便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时家长可能需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因为孩子还无法理解某些行为将会导致某种结果,但至少他知道了被指正或犯错时,要说对不起。

协助孩子建立对事情前因后果的能力

利用说故事、念绘本与孩子互动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协助孩子建立起对事情前后因果认知的能力,像利用绘本说故事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故事的发展通常会有时间性的前后因果关係,举例来说,讲三只小猪的故事给孩子听,讲完故事后可以与孩子互动,轻松地问问孩子:「刚刚故事中说了些什么呢?」藉此了解孩子接收到了多少讯息,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片段的说出些内容,这时可以接着引导,「刚刚故事里的猪妈妈要三只小猪去盖房子,然后呢?」看孩子的反应状况再接着引导后续故事发生的内容,过程中也可以透过翻书上的图片提醒孩子喔!若孩子对于故事前后发展已清楚了,便可以问问因果问题,如「为什么故事中的小猪没有被大野狼吃掉呢?」这样便是製造机会让孩子思考前后顺序与因果关係。

入睡前带着孩子回想一天
晚上睡觉前,可以用轻松的态度跟孩子聊聊天,带着孩子回想:「我们今天先去外公外婆家吃了午餐,然后呢?我们是不是一起去动物园?在动物园里看到好多的动物唷!离开的时候,爸爸妈妈陪你选了一个玩具,晚上回到家,我们还一起玩..」像这样的回想,也可以一点一滴建立起孩子序列思考的概念。

家长应注意孩子是否被制约

除了建立与观察孩子的能力发展外,家长不妨先思考平日与孩子的互动中,自己是不是不自觉的制约了孩子?例如,每当孩子犯错时,是否总是将重点放在不断强调要说「对不起」三个字,或是第一时间总是不问前因后果就要求孩子要马上道歉,或孩子说对不起后便自己习惯帮他收拾后果,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认为当他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只要马上说出「对不起」三个字,就没事了,而未真正学习到每个人都该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有妈咪提到,自己的孩子很会说:「对不起!」每次犯了错不但超快主动道歉,还会笑嘻嘻、开开心心的一直说;看起来似乎是很懂事、反应很快的孩子,但妈咪心中满是疑问,孩子真的了解表达「对不起」的意义吗?是在发自内心的道歉吗?

观察孩子发展:是否对事情前因后果已有掌握能力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儿童发展评估疗育中心临床心理师汤素琴表示,知道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并诚心道歉,是大家视为有礼貌的好行为,但孩子是否真的理解并且有能力判断当下的情境,则是这行为是否有意义的关键考量。因为每个孩子的认知成熟度不尽相同,家长可以做的是日常生活中先观察孩子是否已经真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有理解能力,因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或自己做了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加上判断这结果是不对的或不好的,再说对不起才比较有意义。

孩子发展大不同,有些近3岁已能了解因果关係

那么,孩子到了多大会开始拥有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的能力呢?汤素琴心理师说,一般说来,不建议家长将孩子的年龄当作是观察孩子发展能力的唯一指标,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速度可能不同,有些认知语言发展较快的孩子,大约快3岁就能够对很多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对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充满好奇心,整天追着家长问:「为什么?为什么?」但有些孩子可能3岁之后才渐渐开始发展。

若经由家长的观察,孩子对于事情的前后因果理解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尚无法判断行为不当的原因,那么孩子出现似乎只是习惯将「对不起」三个字常挂在嘴边,而无法进一步反省的现象,便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时家长可能需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因为孩子还无法理解某些行为将会导致某种结果,但至少他知道了被指正或犯错时,要说对不起。

协助孩子建立对事情前因后果的能力

利用说故事、念绘本与孩子互动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协助孩子建立起对事情前后因果认知的能力,像利用绘本说故事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故事的发展通常会有时间性的前后因果关係,举例来说,讲三只小猪的故事给孩子听,讲完故事后可以与孩子互动,轻松地问问孩子:「刚刚故事中说了些什么呢?」藉此了解孩子接收到了多少讯息,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片段的说出些内容,这时可以接着引导,「刚刚故事里的猪妈妈要三只小猪去盖房子,然后呢?」看孩子的反应状况再接着引导后续故事发生的内容,过程中也可以透过翻书上的图片提醒孩子喔!若孩子对于故事前后发展已清楚了,便可以问问因果问题,如「为什么故事中的小猪没有被大野狼吃掉呢?」这样便是製造机会让孩子思考前后顺序与因果关係。

入睡前带着孩子回想一天
晚上睡觉前,可以用轻松的态度跟孩子聊聊天,带着孩子回想:「我们今天先去外公外婆家吃了午餐,然后呢?我们是不是一起去动物园?在动物园里看到好多的动物唷!离开的时候,爸爸妈妈陪你选了一个玩具,晚上回到家,我们还一起玩..」像这样的回想,也可以一点一滴建立起孩子序列思考的概念。

家长应注意孩子是否被制约

除了建立与观察孩子的能力发展外,家长不妨先思考平日与孩子的互动中,自己是不是不自觉的制约了孩子?例如,每当孩子犯错时,是否总是将重点放在不断强调要说「对不起」三个字,或是第一时间总是不问前因后果就要求孩子要马上道歉,或孩子说对不起后便自己习惯帮他收拾后果,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认为当他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只要马上说出「对不起」三个字,就没事了,而未真正学习到每个人都该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