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发生猝死率大增!高雄一名保母疑似让男婴独自放在卧房的婴儿床趴睡,经过半小时后才发现男婴已窒息,突然接收噩耗的家长难以接受...

在美国儿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公布的「婴儿睡眠安全指南」中,明确的提醒照顾者应该让宝宝採取仰睡的睡姿,才能有效预防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发生。

开始分析宝宝的睡眠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先来了解「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定义──根据美国儿科医学会的说明,婴儿猝死症候群是指:「1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且经过完整的病理解剖、解析死亡过程并检视临床病史等详细调查后,仍未能找到死因者。」行政院卫生署双和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吴君山解释,自1980年代荷兰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大家习以为常的「趴睡」睡姿,其实是导致婴儿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之后,纽澳等国也陆续研究发现,趴睡竟可能使宝宝在睡梦中身陷危险,于是开始从1991年宣导避免趴睡,让当地的婴儿猝死症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而美国也于1992年跟进脚步,并于1994年发起仰睡运动(Back to Sleep,让宝宝回复仰睡睡姿),同样也获得婴儿猝死率大幅减少的显着成效。

侧睡也同样潜藏危机

既然趴睡有潜藏的坏处,或许有的爸爸妈妈心里会想:「若折衷让宝宝採用侧睡的睡姿,不就可以给宝宝安全感又兼顾安全吗?」但吴君山医师提醒,让宝宝侧睡其实是很不稳定的状态,毕竟宝宝如果在睡梦中挪动身躯、挥舞手脚,很容易立即从侧睡翻转成趴睡(当然,从侧睡翻成仰睡也不无可能),对宝宝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1岁以下婴幼儿应避免趴睡和侧睡的睡眠姿势。

2~4个月大,猝死症发生高峰

目前对「趴睡增加婴儿猝死率」的原因并未十分明朗,最被接受的解释是睡梦中惊醒神经反应不敏锐,且趴睡较易导致窒息,因而增加了婴儿猝死的发生率。根据统计,婴儿猝死症的发生高峰期在2~4个月的宝宝身上──年纪越小的宝宝,熟睡时越不易对外界刺激做出敏捷反应,且婴儿平均到4个月大以后,颈部才会较为硬挺、能稳定将头抬起呈90度,在此之前若在睡梦中被周遭的枕头、棉被、衣物等不慎掩住口鼻,即可能使宝宝面临猝死的危险。因此,美国与台湾儿科医学会皆建议一岁以下婴儿应以仰睡为主,趴睡及侧睡皆不安全。

仰睡缺乏安全感?改善有方法!

小于4个月大的宝宝,因为身体的惊吓反射尚未完全消失,且仰睡又让人体脆弱的脸部、胸腹部、外生殖器曝露出来,从心理层面来说较无安全感。

如果仰睡真的让宝宝明显表现出不安,也要等6个月大后再考虑白天在有大人观察照料为前提下,暂时改採趴睡的睡姿(且6个月大颈部肌肉张力已有很好的发育,多半也懂得自行翻身,安全的疑虑降低许多)。但吴君山医师特别提醒,有些身型特别壮硕的宝宝,学会灵活翻身的时间会比常人更慢一些,所以最好等7~8个月大后再考虑趴睡。

特殊状况可能採取趴睡

临床上的确有少数的宝宝,会因为特殊的身体状况而採取趴睡睡姿:

(1)胃食道逆流:宝宝的胃容量会随喂食量增加而变大,但对年纪越小的宝宝而言,由于胃容量小、胃食道交界处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所以胃食道逆流的比例亦不低。建议若宝宝溢吐奶的情形频繁发作,可在有照顾者能就近观察的前提下,白天让宝宝喝完奶后趴睡或侧睡一段时间,对于减少胃食道逆流有所帮助,待胃排空后再换回仰睡姿势。

(2)住院期间的早产儿:趴睡对住院中的早产儿格外重要,因为仰睡时身体自然放松、舌头会轻微向下掉,但趴睡却能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气体交换效率。住院期间宝宝随时受心律、呼吸等仪器监测,而医护人员也在一旁提供照料,所以趴睡并无安全上的顾虑,但出院返家后仍应回复成仰睡的姿势。

(3)先天畸形:某些身体构造先天畸形的宝宝,比方说巨舌症或皮尔罗宾氏症(Pierre Robin syndrome)的患者,仰睡时舌头易向后滑落造成呼吸道阻塞,所以因为病情的考量而必须採趴睡的姿势。

皮尔罗宾氏症(Pierre Robin Syndrome)

皮尔罗宾氏症,是在1923年由法国牙医Pierre Robin所命名。患者在胚胎时期即下颚发育不良,导致下颚过小使舌头无法安置于正常位置,舌头挤在口腔后方影响呼吸,甚至会造成呼吸困难。

罹患皮尔罗宾氏症的可能原因很多,多数和下颚发育的染色体或基因突变有关,此疾病目前无药物可根治,只能针对症状加以治疗。患病的宝宝因为下颚异常难以同时兼顾呼吸和吸吮,常造成喂食上的困难。

婴儿猝死7大高危险因子

吴君山医师表示,虽然目前对婴儿猝死症候群的详细致病机转未完全明了,但已知部份导致婴儿猝死发生的危险因子,照顾者应尽量避免下列高危险因素发生,就是提供宝宝最好的呵护。

因素1

父母与小于3个月的婴儿同床睡眠。

因素2

婴儿与刚刚抽菸的成人或宁波代生孩子时抽菸的母亲同床。

因素3

婴儿与很劳累的成人同床。

因素4

婴儿与使用某些药物(例如某些抗忧郁药物、止痛药)或有药瘾、酒瘾之成人同床。

因素5

婴儿与父母以外的任何人同床,包括其他儿童。

因素6

婴儿与多人同床。

因素7

婴儿与其他人在松软表面家具上同睡,例如水床、老旧床垫、沙发、扶手椅等。

冬季宝宝发生猝死率大增!高雄一名保母疑似让男婴独自放在卧房的婴儿床趴睡,经过半小时后才发现男婴已窒息,突然接收噩耗的家长难以接受...

在美国儿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公布的「婴儿睡眠安全指南」中,明确的提醒照顾者应该让宝宝採取仰睡的睡姿,才能有效预防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发生。

开始分析宝宝的睡眠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先来了解「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定义──根据美国儿科医学会的说明,婴儿猝死症候群是指:「1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且经过完整的病理解剖、解析死亡过程并检视临床病史等详细调查后,仍未能找到死因者。」行政院卫生署双和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吴君山解释,自1980年代荷兰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大家习以为常的「趴睡」睡姿,其实是导致婴儿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之后,纽澳等国也陆续研究发现,趴睡竟可能使宝宝在睡梦中身陷危险,于是开始从1991年宣导避免趴睡,让当地的婴儿猝死症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而美国也于1992年跟进脚步,并于1994年发起仰睡运动(Back to Sleep,让宝宝回复仰睡睡姿),同样也获得婴儿猝死率大幅减少的显着成效。

侧睡也同样潜藏危机

既然趴睡有潜藏的坏处,或许有的爸爸妈妈心里会想:「若折衷让宝宝採用侧睡的睡姿,不就可以给宝宝安全感又兼顾安全吗?」但吴君山医师提醒,让宝宝侧睡其实是很不稳定的状态,毕竟宝宝如果在睡梦中挪动身躯、挥舞手脚,很容易立即从侧睡翻转成趴睡(当然,从侧睡翻成仰睡也不无可能),对宝宝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1岁以下婴幼儿应避免趴睡和侧睡的睡眠姿势。

2~4个月大,猝死症发生高峰

目前对「趴睡增加婴儿猝死率」的原因并未十分明朗,最被接受的解释是睡梦中惊醒神经反应不敏锐,且趴睡较易导致窒息,因而增加了婴儿猝死的发生率。根据统计,婴儿猝死症的发生高峰期在2~4个月的宝宝身上──年纪越小的宝宝,熟睡时越不易对外界刺激做出敏捷反应,且婴儿平均到4个月大以后,颈部才会较为硬挺、能稳定将头抬起呈90度,在此之前若在睡梦中被周遭的枕头、棉被、衣物等不慎掩住口鼻,即可能使宝宝面临猝死的危险。因此,美国与台湾儿科医学会皆建议一岁以下婴儿应以仰睡为主,趴睡及侧睡皆不安全。

仰睡缺乏安全感?改善有方法!

小于4个月大的宝宝,因为身体的惊吓反射尚未完全消失,且仰睡又让人体脆弱的脸部、胸腹部、外生殖器曝露出来,从心理层面来说较无安全感。

如果仰睡真的让宝宝明显表现出不安,也要等6个月大后再考虑白天在有大人观察照料为前提下,暂时改採趴睡的睡姿(且6个月大颈部肌肉张力已有很好的发育,多半也懂得自行翻身,安全的疑虑降低许多)。但吴君山医师特别提醒,有些身型特别壮硕的宝宝,学会灵活翻身的时间会比常人更慢一些,所以最好等7~8个月大后再考虑趴睡。

特殊状况可能採取趴睡

临床上的确有少数的宝宝,会因为特殊的身体状况而採取趴睡睡姿:

(1)胃食道逆流:宝宝的胃容量会随喂食量增加而变大,但对年纪越小的宝宝而言,由于胃容量小、胃食道交界处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所以胃食道逆流的比例亦不低。建议若宝宝溢吐奶的情形频繁发作,可在有照顾者能就近观察的前提下,白天让宝宝喝完奶后趴睡或侧睡一段时间,对于减少胃食道逆流有所帮助,待胃排空后再换回仰睡姿势。

(2)住院期间的早产儿:趴睡对住院中的早产儿格外重要,因为仰睡时身体自然放松、舌头会轻微向下掉,但趴睡却能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气体交换效率。住院期间宝宝随时受心律、呼吸等仪器监测,而医护人员也在一旁提供照料,所以趴睡并无安全上的顾虑,但出院返家后仍应回复成仰睡的姿势。

(3)先天畸形:某些身体构造先天畸形的宝宝,比方说巨舌症或皮尔罗宾氏症(Pierre Robin syndrome)的患者,仰睡时舌头易向后滑落造成呼吸道阻塞,所以因为病情的考量而必须採趴睡的姿势。

皮尔罗宾氏症(Pierre Robin Syndrome)

皮尔罗宾氏症,是在1923年由法国牙医Pierre Robin所命名。患者在胚胎时期即下颚发育不良,导致下颚过小使舌头无法安置于正常位置,舌头挤在口腔后方影响呼吸,甚至会造成呼吸困难。

罹患皮尔罗宾氏症的可能原因很多,多数和下颚发育的染色体或基因突变有关,此疾病目前无药物可根治,只能针对症状加以治疗。患病的宝宝因为下颚异常难以同时兼顾呼吸和吸吮,常造成喂食上的困难。

婴儿猝死7大高危险因子

吴君山医师表示,虽然目前对婴儿猝死症候群的详细致病机转未完全明了,但已知部份导致婴儿猝死发生的危险因子,照顾者应尽量避免下列高危险因素发生,就是提供宝宝最好的呵护。

因素1

父母与小于3个月的婴儿同床睡眠。

因素2

婴儿与刚刚抽菸的成人或北京代生孩子时抽菸的母亲同床。

因素3

婴儿与很劳累的成人同床。

因素4

婴儿与使用某些药物(例如某些抗忧郁药物、止痛药)或有药瘾、酒瘾之成人同床。

因素5

婴儿与父母以外的任何人同床,包括其他儿童。

因素6

婴儿与多人同床。

因素7

婴儿与其他人在松软表面家具上同睡,例如水床、老旧床垫、沙发、扶手椅等。

冬季宝宝发生猝死率大增!高雄一名保母疑似让男婴独自放在卧房的婴儿床趴睡,经过半小时后才发现男婴已窒息,突然接收噩耗的家长难以接受...

在美国儿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公布的「婴儿睡眠安全指南」中,明确的提醒照顾者应该让宝宝採取仰睡的睡姿,才能有效预防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发生。

开始分析宝宝的睡眠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先来了解「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定义──根据美国儿科医学会的说明,婴儿猝死症候群是指:「1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且经过完整的病理解剖、解析死亡过程并检视临床病史等详细调查后,仍未能找到死因者。」行政院卫生署双和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吴君山解释,自1980年代荷兰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大家习以为常的「趴睡」睡姿,其实是导致婴儿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之后,纽澳等国也陆续研究发现,趴睡竟可能使宝宝在睡梦中身陷危险,于是开始从1991年宣导避免趴睡,让当地的婴儿猝死症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而美国也于1992年跟进脚步,并于1994年发起仰睡运动(Back to Sleep,让宝宝回复仰睡睡姿),同样也获得婴儿猝死率大幅减少的显着成效。

侧睡也同样潜藏危机

既然趴睡有潜藏的坏处,或许有的爸爸妈妈心里会想:「若折衷让宝宝採用侧睡的睡姿,不就可以给宝宝安全感又兼顾安全吗?」但吴君山医师提醒,让宝宝侧睡其实是很不稳定的状态,毕竟宝宝如果在睡梦中挪动身躯、挥舞手脚,很容易立即从侧睡翻转成趴睡(当然,从侧睡翻成仰睡也不无可能),对宝宝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1岁以下婴幼儿应避免趴睡和侧睡的睡眠姿势。

2~4个月大,猝死症发生高峰

目前对「趴睡增加婴儿猝死率」的原因并未十分明朗,最被接受的解释是睡梦中惊醒神经反应不敏锐,且趴睡较易导致窒息,因而增加了婴儿猝死的发生率。根据统计,婴儿猝死症的发生高峰期在2~4个月的宝宝身上──年纪越小的宝宝,熟睡时越不易对外界刺激做出敏捷反应,且婴儿平均到4个月大以后,颈部才会较为硬挺、能稳定将头抬起呈90度,在此之前若在睡梦中被周遭的枕头、棉被、衣物等不慎掩住口鼻,即可能使宝宝面临猝死的危险。因此,美国与台湾儿科医学会皆建议一岁以下婴儿应以仰睡为主,趴睡及侧睡皆不安全。

仰睡缺乏安全感?改善有方法!

小于4个月大的宝宝,因为身体的惊吓反射尚未完全消失,且仰睡又让人体脆弱的脸部、胸腹部、外生殖器曝露出来,从心理层面来说较无安全感。

如果仰睡真的让宝宝明显表现出不安,也要等6个月大后再考虑白天在有大人观察照料为前提下,暂时改採趴睡的睡姿(且6个月大颈部肌肉张力已有很好的发育,多半也懂得自行翻身,安全的疑虑降低许多)。但吴君山医师特别提醒,有些身型特别壮硕的宝宝,学会灵活翻身的时间会比常人更慢一些,所以最好等7~8个月大后再考虑趴睡。

特殊状况可能採取趴睡

临床上的确有少数的宝宝,会因为特殊的身体状况而採取趴睡睡姿:

(1)胃食道逆流:宝宝的胃容量会随喂食量增加而变大,但对年纪越小的宝宝而言,由于胃容量小、胃食道交界处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所以胃食道逆流的比例亦不低。建议若宝宝溢吐奶的情形频繁发作,可在有照顾者能就近观察的前提下,白天让宝宝喝完奶后趴睡或侧睡一段时间,对于减少胃食道逆流有所帮助,待胃排空后再换回仰睡姿势。

(2)住院期间的早产儿:趴睡对住院中的早产儿格外重要,因为仰睡时身体自然放松、舌头会轻微向下掉,但趴睡却能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气体交换效率。住院期间宝宝随时受心律、呼吸等仪器监测,而医护人员也在一旁提供照料,所以趴睡并无安全上的顾虑,但出院返家后仍应回复成仰睡的姿势。

(3)先天畸形:某些身体构造先天畸形的宝宝,比方说巨舌症或皮尔罗宾氏症(Pierre Robin syndrome)的患者,仰睡时舌头易向后滑落造成呼吸道阻塞,所以因为病情的考量而必须採趴睡的姿势。

皮尔罗宾氏症(Pierre Robin Syndrome)

皮尔罗宾氏症,是在1923年由法国牙医Pierre Robin所命名。患者在胚胎时期即下颚发育不良,导致下颚过小使舌头无法安置于正常位置,舌头挤在口腔后方影响呼吸,甚至会造成呼吸困难。

罹患皮尔罗宾氏症的可能原因很多,多数和下颚发育的染色体或基因突变有关,此疾病目前无药物可根治,只能针对症状加以治疗。患病的宝宝因为下颚异常难以同时兼顾呼吸和吸吮,常造成喂食上的困难。

婴儿猝死7大高危险因子

吴君山医师表示,虽然目前对婴儿猝死症候群的详细致病机转未完全明了,但已知部份导致婴儿猝死发生的危险因子,照顾者应尽量避免下列高危险因素发生,就是提供宝宝最好的呵护。

因素1

父母与小于3个月的婴儿同床睡眠。

因素2

婴儿与刚刚抽菸的成人或北京代生孩子时抽菸的母亲同床。

因素3

婴儿与很劳累的成人同床。

因素4

婴儿与使用某些药物(例如某些抗忧郁药物、止痛药)或有药瘾、酒瘾之成人同床。

因素5

婴儿与父母以外的任何人同床,包括其他儿童。

因素6

婴儿与多人同床。

因素7

婴儿与其他人在松软表面家具上同睡,例如水床、老旧床垫、沙发、扶手椅等。


参考资料